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我们党领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基本遵循。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党领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思政课是系统化讲授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渠道,是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重要阵地。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党领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中央就决定在高校开设思政课,之后在不同发展阶段,为适应形势变化,持续对思政课内容进行改进,其名称经历了“政治课”“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教育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体系)等几次调整,最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名称稳定下来,沿用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教学方案经历了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的改革创新。不论名称如何变化,方案如何调整,每一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都与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相关。开设思政课的初心始终未变,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不断增进其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从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就能看到课程建设的不断提升。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在体系化和学理化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讲透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政课建设。新时代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立足时代发展、反映时代要求,构建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确保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频共振。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在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生动体现。思政课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张晓群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