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2025年是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行思读书会”第16次研讨会在图书馆7318顺利举办。本期读书会研讨书目为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的重要著作《邓小平时代》,师生共同走进伟人邓小平的光辉岁月,感受那份矢志不渝的信仰,理解改革开放精神,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时代脉动。  活动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桂华老师致辞,他指出:读书会是一个特别好的载体,它不仅让我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同学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让思想在交流中升华。他希望同学们能博闻广识、开阔视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中外之理,成一家之言。
在读书汇报环节,三位同学依次发言,从不同视角对《邓小平时代》进行解读。方乾旭同学从个人家庭故事切入,以小见大,展现了改革开放政策对普通百姓命运的深远影响。他将历史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紧密结合,情感真挚、发人深省。金红艳同学对本书的结构进行了系统梳理,具体分析了1978年至1992年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历程。她谈到:“《邓小平时代》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深远影响。”段成金同学则以邓小平的人物刻画为切入点,分析了书中对邓小平性格特质和领导风格的描写,以细节生动展现邓小平的坚韧品格与务实精神。  在同辈评议环节,卢晓芬同学认为,这本书是解读当代中国、理解个人命运与历史变局的一把钥匙,书中对邓小平个人特质及执政风格的分析,为我们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彭培婷同学认为方乾旭同学通过父亲的故事展现历史影响的视角非常新颖,金红艳同学对书籍结构的分析逻辑清晰,段成金同学为人物性格的刻画补充了重要历史细节。  
在嘉宾点评环节,三位老师从不同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建议。李桂华老师从三个关键问题入手,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更深入阅读和研究这本书。第一,为什么要读书?他强调,读书不仅是为了积累谈资,更是为了学习历史、思考问题。第二,如何理解“邓小平时代”?他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邓小平创造了这个时代,还是时代造就了邓小平?”在阅读时要注重厘清邓小平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具体情节思考他的核心作用。第三,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他指出,研究的关键在于大胆设问和细心求证,他鼓励同学们从具体疑问入手。周东娜老师认为,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成就必须在复杂历史条件下理解。她提醒同学们保持对历史的敬畏,用大历史观审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意义,并结合书中对史料引用的争议进行批判性思考。夏敬芝老师则从研究方法的角度,鼓励同学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从“小切口”切入,深入挖掘细节。她特别提到书中描写邓小平打着桥牌举重若轻处理大事的细节,认为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关注这些细腻描写有助于理解人物的领导风格与决策逻辑。  “行思读书会”第16期活动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对《邓小平时代》的多维度解读,同学们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从伟人精神中获得启发。新的一年,行思读书会将继续以经典为桥梁、以思想为纽带,为师生提供更多交流与成长的机会,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