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行思读书会”第十三次研讨会在东校区新图书馆7318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研讨的书目为《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会由项荣建老师主持,2023级硕士研究生于增喜、王艺凝作读书汇报,2023级硕士研究生符路、李啸天作朋辈评议,张晖院长以及张亚东老师、李浩老师、孙碧云老师参加读书会并作点评。  于增喜同学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毛泽东读书的特点和方法论。首先,他指出毛泽东读书的主要特点是博览群书、勤奋刻苦、学以致用、活到老学到老,希望同学们向毛泽东学习,保持不间断的阅读习惯;其次,他还从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出发,探讨了读书与实践相互贯通的关系;最后,他分享了毛泽东“不动笔,不读书”的批注习惯,建议同学们在阅读中要及时做好笔记,并将读书心得运用到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去。  王艺凝同学的汇报以“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为主题,结合《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从毛泽东的读书方法论、毛泽东阅读文学作品、毛泽东文艺思想、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贡献四个方面介绍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她用十对关系总结了毛泽东的读书方法论,并着重介绍贯穿其中的学以致用原则;她还梳理了毛泽东的文学阅读情况,介绍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最后,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探讨了毛泽东对探索“第二个结合”做出的贡献。 
在朋辈评议环节,符路同学总结了于增喜和王艺凝同学的汇报内容,他认为阅读之前需要思考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他还分析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三大矛盾,向同学们分享了如何处理读书与生活、输入与输出、急学与急用的关系。李啸天同学认为于增喜同学的汇报高度概括、内容全面,王艺凝同学的汇报,角度新颖,具有发散性和启发性。   在嘉宾点评和总结环节,张晖院长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汇报和读书热情,结合庄子“以理化情”的哲学勉励同学们要把阅读过程中体悟到的哲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她还分享了对于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考,希望同学们把治学和修身结合起来,承担自身使命、绽放青春力量。 
张亚东老师认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极其重要,大量阅读是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他认为,同学们在阅读中要处理好博通与专精的关系,读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他还分享了其他有关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书籍,如《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等。  李浩老师指出,阅读书籍一定要有选择性,同学们最好带着困惑和问题去读书,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需要出发。他指出读书过程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要注意多与他人交流思想,“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此外,还可以收藏有价值的纸质书籍,用铅笔做好勾画和批注。同学们要珍惜读书机会,让读书真正成为自身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项荣建老师总结了各位老师介绍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心得,勉励同学们要将读书变为一种习惯——“不是只有4月23日是读书日,天天都是读书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