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5日至27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在系主任陈东琼教授带领下,一行13人走进革命纪念馆和美丽乡村,探索将北京红色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乡村振兴在京华大地的实践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

8月25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走进香山革命纪念地,感悟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峥嵘岁月,探讨将新时代“赶考”精神融入思政课。7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比喻说这是“进京赶考”。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教师们认真参观,透过一组组图片、视频、文物,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进驻香山,在香山指导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进而筹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

随后,老师们来到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专题展厅。展览通过详实的文物史料,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通过协商民主方式,筹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光辉奋斗历程。通过观展,老师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立场,这是今天我们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素材。
参观展览过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与香山革命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座谈,双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交流,并就新时代“赶考”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探索将香山革命纪念馆的讲解通过“云端”进入思政课堂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26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和雁翅镇苇子水村,探讨将“乡村振兴在京华大地的实践成就”融入思政课。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被称为古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近年来,爨底下村的保护等级不断提高, 200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又被住建部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探访首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参观了爨底下村,并实地考察村庄的基本结构、常态与村民生活情况。
随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与斋堂镇副镇长李笑晨、师婕婕、爨底下村书记韩跃等人进行了座谈。探讨了在乡村发展历程中,爨底下村知名度的提升路径,村庄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以及爨底下村如何协调发展旅游业和保护古村落间的关系。韩书记提到:“乡村振兴,是国家给予我们的使命。而爨底下村旅游业的发展,则是爨底下村人民所共同谋求,共同探索的发展之道”。正是拥有这样的使命与追求,爨底下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专注发展旅游业,在1999年入选“区级历史名村”。随着爨底下村名气的不断提升,爨底下村逐渐获得“北京市最美乡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爨底下村的保护与发展为京郊亟待发展的新农村提供了思路。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韩书记指出近些年来,通过整合村内文化旅游资源,推进爨柏古村古道游、民俗户接待户、精品民宿等乡村振兴旅游产业项目,现有民俗户接待户48户,平均年收入30万元左右。韩书记认为,爨底下村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实施科学的开发利用模式,充分激发了村民们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用市场机制引导村民走集体产业化道路,积极发展民宿产业。到2021年年底,爨底下村已经实现全村100%劳动力在家门口零距离就业。

爨底下村只是“京西斋堂古村落群”的缩影。近年来,斋堂镇活化利用传统村,通过传承保护和利用开发并行,助推乡村振兴。斋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小胜表示,截至目前,已盘活爨底下村、灵水村、黄岭西村、马栏村80余套闲置农宅,在不破坏农宅外貌和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已成功打造休闲客栈、星级民俗户和精品民宿达20余家,可接待游客居住达300余人,提供布草保洁、餐饮服务等上百个就业岗位,各村集体收入增加最高可达20余万。

雁翅镇苇子水村也是门头沟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之一。与爨底下村峻峭的自然景观和错落的古建筑群不同,这里包含着46座明清四合院,以青、白、灰为主色调,不施粉黛,格调素雅,让整个村子自带一股婉约的美感。村内生态保持完好,文化活动丰富,苇子水秧歌戏更是在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素有“一榆两槐四古柏,九龙八岔戏金盆、天籁秧歌震京西”的美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与雁翅镇组织委员董兆松、苇子水村党支部书记高彦辉等人进行了详细座谈。林业和种植业是苇子水村的支柱产业,主要物产有香椿、柿子、核桃、山杏等,尤以香椿和核桃比较出名。近几年,苇子水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乡村振兴各领域,古老的苇子水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与企业合作,依托自然禀赋与传统文化,在保留古建风格的基础上,将几处闲置民宅改造成“三顾苇庐”民宿小院,以此为契机,让更多人走进村中。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研修活动,老师们细致考察了爨底下村和苇子水村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治理过程,深刻感受到千年古村在新时代焕发的新活力,目睹了京郊人民描绘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通过场景感、真实感和参与感,沉浸式地体验学习“乡村振兴”这堂社会实践课。团队更加深刻体会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瞻远瞩,切身感受到其既能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乡村资源科学利用,以基层为抓手,充分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继而最终推动国家整体发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