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其教学本领,2022年8月18日至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历史系以“感悟红色历史文化,增强思政课教学本领”为主题,赴北京市海淀区和门头沟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8月18日上午,老师们来到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展览由“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5个部分组成。香山是党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并组织筹建新中国。中共中央在香山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观过程中,老师们就如何讲好这段历史进行了讨论和现场教学展示。支部书记李桂华老师按照时间顺序对馆内所陈列和展示的相关文物进行了细致、精彩的讲解。老师们认为,对中共中央在香山这段历史的讲述,不仅要讲清历史事实本身,更要讲深、讲透这段历史在百年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 
8月18日下午,老师们来到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参观了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通过认真聆听田庄村党支部成员的讲解,老师们了解了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建立的历程及以田庄村为代表的京西山区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此外,还参观了崔显芳烈士纪念馆、崔显芳烈士故居、田庄高小党支部旧址等。崔显芳烈士追求真理、不怕牺牲,为推动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身体力行发展社会教育、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风,临终之际仍不忘教导子孙后代“跟党走”。老师们在为崔显芳的英雄事迹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随后,老师们来到门头沟区斋堂镇“北京抗日模范村”爨底下村,了解了爨底下村的发展历史,大家一致认为,爨底下村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扩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在近年的发展中,爨底下村充分发挥自身古村落的特色,并发掘作为“抗战模范村”的红色革命文化,成为京内旅游休闲与开展红色教育的热门选择,也为古村落将历史底蕴与革命文化融合为发展动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8月19日,老师们一行来到门头沟区黄安坨村,参观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并与科技小院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交谈,了解了科技小院重要性和好处,认为思政课有必要利用好科技小院这一田间课堂,深刻感受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中领悟“大思政课”善用之的道理。 
8月20日,老师们参观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馆内分为“赤潮涌动 唤起工农——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洪流中的歌声”“革命歌谣 燎原星火——土地革命风暴中的歌声”“抗日战歌 波涛汹涌——为全民族抗战呐喊的歌声”“解放之歌 摧枯拉朽——循着解放战争进程的歌城”四个部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阶段的红色革命歌曲进行了介绍和展示,以歌曲呈现党的历史,十分有特色。在参观时,同行教师对各个阶段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传唱度等进行了讲解。此外,老师们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今天,不能仅仅理解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当看到,新中国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并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不论过去还是未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在开展“纲要”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红色歌曲这一重要素材宝库的运用,以便丰富纲要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近现代历史系教师参加了本次实践研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