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冲突频发、食品安全、信仰危机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四个方面应该如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世界?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同仁,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不辱专业使命,联合校内多个学科,筹建综合性与跨学科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通识教育中心,开辟公益性高级科普学术报告系列—STSE讲坛,搭建有利于古今中外、东西文理交叉与互补的交流平台。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发表高见,也欢迎高校师生、科技人员、企业人士、媒体朋友、社会公众参与讨论,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未来领袖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科学与儒学—中西文化与文明比较的科学史视角
主讲人:徐光台,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历史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彭光华,中国农业大学思政学院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副教授,生态学博士
评论人:王立志,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
时间:2014年10月24日(周五)下午2-5:0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旧教495
语言:中文为主,辅以英文
联系方式:pengguanghua@cau.edu.cn
热情欢迎全校本、硕、博三个层次同学和教职员工参加,特别希望博士生和硕士生同学参加,并带着问题与思考进行互动讨论!也欢迎社会各界公众朋友参加讨论!
主讲人及报告内容简介
徐光台教授,1974年成功大学物理系毕业,1982年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哲学硕士,1985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课程结业,1992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科学史系哲学博士,专攻十七世纪西方科学史。1993年2月起任教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研究兴趣转向十七世纪中西交流史,特别是儒学与科学、十七世纪自然知识考据、中西科学史比较研究等课题。目前与历史研究所合聘,并担任《清华学报》主编。
科学与儒学—中西文化与文明比较的科学史视角
中西有各自不同的文明与科学(或自然知识)传统。在十九世纪进入科学的世纪以前,古希腊起始的西方科学曾在基督宗教主导下发展,导致科学革命与后续发展。相对地,儒学始于先秦,在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其成为中国的主导文化,传统自然知识在儒学主导下有其发展。二十世纪前半,儒学一度被视为是阻碍科学进步;二十世纪末东亚经济繁荣发展,儒学又被解读为正面因素。无论阻碍或进步,皆非正确了解科学与儒学的历史关系,这是科学史与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十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多从文化、哲学、 思想、宗教、民族性、语言、思维、文艺、科学精神、与自然的关系等不同方面,但似未结合科学与文化进行比较。本文拟从中西文化与文明比较的科学史视角,对照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发展,或可为“科学与儒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对照性的参考,来看科学与儒学,或是科学在儒家文化中的发展问题,并选择明末清初是中西两种自然知识首次大规模遭遇、比较、冲突、取代或考据的时代,藉此前所未有的冲撞中的一些事例,进行追溯、提问、了解与反映历史中的科学与儒学间的关系及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