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召开集体备课会,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使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与感染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在思政课堂上,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形式,将两会中的新观点、新政策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原理系王琳教授结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生就经济大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发挥的作用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王琳老师与学生互动中提到,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坚持全局观,从整体上看问题,围绕国家不同阶段目标努力发展,又要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结合不同地区特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大省优势突出,产业雄厚,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来自经济大省的学生聂瑞也交流了自己的感受,认为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一员,看到家乡的变化深受鼓舞,自己要努力学好知识,将来也要投入到共同富裕伟大实践中。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马克思主义原理系青年教师项荣建以两会为例,向学生生动讲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没有捷径,唯有实干。“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勉励学生积极践行使命责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两会精神融入火热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增长才干,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青年教师张亚东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当下热点紧密相连。精心挑选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鲜活数据,以直观的数字变化向学生展示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让学生清晰洞察国家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明晰自身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奋进动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刘武根教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强调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基本路径”的论断指出,在今年两会的热烈讨论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成为焦点话题,这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科技创新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与新动能,推动生产力的迭代升级,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与活跃力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两会中相关政策、提案背后的深意,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时代浪潮下,立足自身专业,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精准把握全国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以课堂为阵地,通过解读与讨论,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生动感受“中国故事”的魅力,还引导学生将两会精神与自身学习、职业规划紧密相连,以积极行动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提升思政课堂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未来,学院将不断守正创新,持续发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为国家发展输送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