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3月24日,学校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暨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参加备课会并讲话,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在会上作主旨发言,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勇主持备课会。 
钟登华指出,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思政课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把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全体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全国两会最新精神,让学生及时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筑牢信仰基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钟登华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一是准确把握融合的重点。马院教师要在学习领会两会精神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准确把握融合的重点,提高课程吸引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二是不断创新融合的方法。“大思政课”涉及范围广、要素多,需整合各种力量,多途径凝聚思政育人合力。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有机融入。马院要在“特”字上下功夫,在“农”字上做文章,打造具有独特校情农情的“大思政课”。三是全面提升融合的效果。建设教育强国要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马院要发挥北京市重点马院优势,不断提高课程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与学校各学院交流,带动全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凝聚起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王勇指出,要持续用心用情有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技能,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锻造一批思政“金课”,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上好“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大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激发青年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冯秀军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她指出思政课教学,要聚焦核心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理解思政课的课程特质和内在规律;要增强规律自觉,提升思政课的科学性、专业性;要拓宽视野格局,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向纵深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科技力量。 
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赵竹村,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在交流发言中表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领导干部、辅导员、校外行业专家等多支教学队伍的作用,将全国两会精神、“农大”故事和科技小院红色基因相结合,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研究、实习实践场景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的思政引领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李明、吕文林、董济杰、姜珂、刘思阳、吴优、张南燕分别发言,探讨如何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老师们表示,将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全国两会精神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思政课中将农大解民生、治学问的“三农”情怀、青年学生“自找苦吃”的精气神以及科技小院师生“科学为民、奋斗报国”的生动故事融入课堂,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卢兆彤、院长张晖,以及学院班子成员、教师代表等参加集体备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