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新闻公告/col/col25481/index.html教育教学/col/col25727/index.html
首页
/新闻公告/教育教学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党建群团
教育教学
【转发】我的在线教与学 | 以“疫”待劳 开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尝试
发布日期:2020-03-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学期如期而至,在线课堂如期开讲。无论您是同步直播亦或是异步在线教学,无论您是大班课程亦或是几人研讨,我们都将持续助力您的在线教学,分享您与学生们的独特教学故事。

本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高质量在线互动之经验。


王琳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

教学安排新调整

一封信儿先问候

疫情突发,影响了国家正常发展的步伐,也打乱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琳老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计划。面对无法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困难,王琳结合学校、学院具体情况,将原有的教学安排做出调整,首次尝试“雨课堂+腾讯会议”的“云教学”的授课模式,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制定了更加适应线上教学的授课内容。

尽快取得与课上同学的联系,开课前5天,王琳通过“雨课堂”给班上每位同学发送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致小问号们的一封信》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周教学安排》,将授课形式、考核形式、课程微信群二维码等重要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大家,建立起与同学们沟通的桥梁。几天时间里,通过与同学们在群内的交流,迅速招募了21名自愿参与平台测试的志愿者,熟悉授课平台,提出宝贵意见,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经过3轮自测和2轮带学生测试,结合志愿者们的测试建议,最终王琳将授课形式由最初确定的“雨课堂+微信群”,调整为更加稳定、直观、简捷的“雨课堂+腾讯会议”教学模式。

02

授课模式首尝试

课程体验效果好

2月25日,已经对教学平台非常熟悉的王琳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课。在导论部分的讲授中,王琳与同学们讨论了为何要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

王琳老师认为,从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开始,到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都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事业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农林高校的我们还应把强农兴农作为己任,因此就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教育全过程,让大学生们从思想上能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于这一讨论主题,学生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国家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为我们国家、社会、家庭来培养人”

“只有每个人成才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原来生活中也有很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方,马克思的理论竟然离我们这么近。”


讨论过程中,王老师运用弹幕、随机点名、客观题推送、主观题小组解答等形式,与学生频繁互动,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00分钟的课堂上,王琳结合线上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将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拆分,配以不同主题进行讲授;为增强课堂的思考性和互动性,充分发挥“雨课堂”的优势,增设不同类型题目,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听课效率。


深奥但通俗,严谨但有趣。学生们如此说: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轻松,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听进去,讲课中把深奥的理论与现实的知识和新闻相结合,提高了认同感,讲课很生动,很喜欢。”

“王老师的讲课风格很适合我,以前以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会全程睡觉,现在发现这个课节奏、内容都很吸引人,就是网络偶尔有点卡顿”

“我觉得老师的课非常有趣,讲的例子也很生动形象,将知识点讲的通俗易懂。授课方式很丰富,充分利用了网上授课的各种优势,特别受用。”


03

小组讨论多互动

战“疫”思考进课堂

疫情当前,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统一行动方面的作用,王琳选取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中央-地方关系、社会风险防控、媒体监督与新闻伦理、社会心态引导、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在内的共计二十个与疫情相关的热点选题,分别设立了学生视角的“战‘疫’观察”和小组讨论视角的“战‘疫’后的思考”两项任务,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依据之一,使学生多思考、会思考,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念与信心。通过研究生助教团队的指导,把握好学生原著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向,确保原著阅读看的懂,小组讨论方向正。

为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本次疫情的思考,王琳利用课上课下时间深入到班上的每一个小组,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形式,与各小组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同学们对本次疫情最直观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加强对各小组的引导,把握好方向。

师生通过讨论战“疫”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发现战“疫”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回顾战“疫”中的感动瞬间,共同感受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各学生小组更是通过深入的思考与充分的讨论,总结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疫”中故事。

栾同学讲述了两艘同样遭受疫情影响的邮轮——“钻石公主号”和“赛琳娜号”在不同国家应急处置中,乘客面临不同命运的故事,分析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与高效;

藏族同学与小组同学分享了自己身边的故事,分析了本次西藏能够成为全国最早清零省份的原因;

张同学通过讲述自己所在城市的战“疫”情况,认为我国能够仅用一个多月就很好控制住疫情,与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密不可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体现。

疫情的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和难题,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王琳老师积极适应网络授课模式,不断摸索、勇于创新,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精彩难忘的线上“原理”课学习之旅。



供稿 |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 姜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